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

[遊記]走春 淡水鄞山寺/楓樹湖/石牆仔內石牆咖啡


春節的初四,天氣乍暖還涼時,雖是陰天但總是個清爽的晴天。被網路新聞的走春去處講得心癢癢,於是今日的目標是天元宮的櫻花!

從淡水捷運站出來,由於已經近12點了,於是先在淡水站附近尋覓午餐。


初四商家都關門,我經歷除夕到初二的大魚大肉,也不想吃葷,從捷運站走至鄞山寺都是滷肉飯麻油雞一類葷食,經過聞到味道都很反胃哈。不過幸運找到一間刀削麵,點了蔬菜南瓜刀削麵及皮蛋豆腐,滿滿的高麗菜讓人食指大開!(沒有照片,但真的推薦那間的蔬菜刀削麵,一碗95元稍貴)。


在刀削麵店看見對街有一棟古寺,於是好奇一進,是名曰鄞山寺,竟是清朝道光年間建築的古剎。屋簷上剪黏的交趾陶雖並未如其他廟宇修葺如新,一些建築的細節如屋角及門前的蓮花磁磚仍保存古味,香火在這大過年的看來並不十分旺盛,在這被現代高樓包圍的小天地靜謐地矗立。


這廟旁邊其實還連著一棟香客大樓,不過沒拍照。

吃飽去捷運站前麥當勞附近等公車875,不過就在等了半個小時車來後,公車司機表示客滿要等待的人去捷運旁的公車道坐賞花專車。而當詢問坐在那邊的專車引導阿伯時,他表示天元宮的櫻花已經謝了,要我們再往後坐到楓樹湖賞花,阿伯還說:連老人家都知道現在要去楓樹湖,揶揄我們年輕人的資訊不發達!原來,天元宮第一波櫻花已經在一月底盛開了,而下一波則是三月的吉野櫻,二月中去看只有葉子。

我們於是前往楓樹湖,坐車約一小時抵達天元宮,再往後坐車約十分鐘抵達楓樹湖,專車司機表示專車只在大路下,可以等公車F104再坐到目的地下車,但這是一小時一班的公車,於是我們就從下車點往上爬了。

路口有茶花樹,白的紅的都開得燦爛,有繁複的也有簡單的。


沿路山櫻樹一陣一陣地開,整株向天際噴發粉紅,盯著山櫻與天空,在這春節感到
熱鬧。不需要什麼紅色春聯,一株櫻花就可以裝飾春節了!

這株不知為何倒掉了,但仍盛開,於是便有機會以這個角度拍它。


走約十分鐘上坡已鐵腿(超弱),路過一株漂亮的百年茄冬樹,枝繁葉茂,還有蜥蜴在上面鑽,於是走上小小的步道上去乘涼,在樹下吃菠蘿麵包休息。推薦自帶食物,因為一路上都沒有賣食物,要走到木蘭步道才有簡單的攤販。


路邊的粉白色櫻花,有在日本街道的感覺。

走到楓樹湖步道前,經過私人土地種植了盛開的小花樹,遠看像盛開的櫻花,走近一看是花瓣很大很像蝴蝶的木蘭。這木蘭花開得盛,不過用繩子圍住不讓遊客進入,但當然有台灣大媽大伯硬是闖進去拍照,弄掉了一些花......


再往前走,看見一步道旁的土地盛開木蘭,步道頭有一個小水果攤寫著:買水果免費參觀石頭山,一個人五十元買一顆橘子即可入場,當時想省錢沒進場,但沿著步道越走越看越後悔,因為石頭山上的木蘭實在開得太美啦!看著付錢入場的遊客得意地與木蘭樹近距離拍照,真羨慕啊!

地主照顧地非常地好,這兒的木蘭樹據說都生長超過40年,盛開的景象十分美麗。旁邊還有一些盛開的矮茶樹。

離開木蘭步道,逛到周圍的石頭山步道,之中也長了小株的木蘭。這些巨石可能是原生的,哪有可能特意搬來呢。很適合拍藝術照的地方。


這是往山下走後往回看的景象,兩山間突見花樹,還以為到了陶淵明的桃花村(這要改名為蘭花村)。手機相機不小心被我的掛繩擋住視線才黑黑一條。


之後徒步走去石牆仔咖啡館。下山的公車難等,但走路約30分鐘以上,若要走路體能需要注意。本來想走去紫藤園,但誤打誤撞走到這有130年的石牆仔咖啡館。這是一個李氏家族的三合院。沿路走來也有許多三合院,只是這改造成休閒的地方,有介紹古宅歷史,也有吃桌菜及SPA活動。

院內有一隻毛澎澎的黃狗,毛色發亮,但牠不想理人,也長得一臉會咬人的混鬆獅臉。從古宅院子看到二樓有隻狗在蹭人,就興奮地往二樓走,才發現這兒有一家很文青的咖啡店:石牆咖啡。

有很多咖啡店很喜歡做成木屋式,而這間可是貨真價實的木屋,二樓的座位區玻璃窗可以清楚看到外頭景色,微風徐徐,坐著舒舒服服。飲品價位約180到250元,低消60元,有咖啡及茶類,副食有餅乾及蛋糕,餅乾不甜,很值得吃。


二樓的狗是隻癩皮狗,也不理人,一跛一跛地四處探頭看有沒有人要給食,不給就甩頭走人,這公狗似乎還邊走邊噴尿,已經是小便滴過腳的年紀。

被狗騙來,還好二樓景色更勝,可以眺望三合院庭院,看見有小孩在院前的跳格子玩耍,遠處有知名的賞櫻地天元宮。前頭是兩棵盛開的櫻花。


在咖啡廳外待到夕陽西下,這屋子座落好,能看見完整的夕陽。夕陽如同年假,美好而快速消逝,每每回味總是在記憶中閃閃發亮,令人愣住。


淡水楓樹湖到石牆咖啡在這大過年人潮不多,可能是因為不方便前往的關係。
多數人都開車前往,但會塞車,需要研究路線。

我們下山時是搭Uber,司機表示走了一個較少人的路線才順利下山。本來想搭公車,不過公車有些站牌不停,班次也一小時一班,計程車經過天元宮前也看到排隊等公車的人潮,想必若要搭公車下山也是一番折騰,因此交通上需要提前安排才會有個完美結尾。

另外,穿球鞋及戴帽子也是必要的,沿路遮蔽物不多,路上也多石頭,避免曬傷及鐵腿。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遊記]北投溫泉鄉,旅館solo singer inn

連假到北投泡溫泉
住在solo singer inn
原本是間北投傳統旅店 不管是給旅人或嫖客
現在經過藝術家 旅館經營家的改造
變成頗有古風又不失現代文青氣息的旅館
   
這是飯店的大廳 經過櫃檯人員的簡介(她們自稱管家)
有些場景如磨石子地 吊在牆上的磁鐵式日曆都保存下來
旁邊還有一台如冰箱一樣大的接線電話
頗有趣 不過沒有照片請去現場看:P
管家希望營造在家的感覺 我當時是九點半check in
管家還是盡責且親切地帶我們從一樓看到三樓的擺設

房間的模樣  我是站在邊緣拍這房間的 拍不滿床就知道這房間不大
放一張桌子 一張床跟一個放東西的矮架子 就差不多沒空間了
牆壁挖了一個龕 放了隻羊 

梳妝台上的燈很美 燈罩是那時代的產物  玻璃雕花十分細緻
但手機拍不出來
一整間旅館有許多那時代的壁燈

根據梳妝桌上的資料夾本 我這房間是一個舞蹈家設計
其他房間還有例如文學家根據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設計
不過我看了其他人寫的網誌圖片應該大同小異 部分細節不同而已

房間幾乎都木製家具 地板是比較粗糙的木條 中間留有一個指縫的空隙
牆上擺了許多關於藝術家的書或自傳
沒有電視及燈光昏黃 設計師希望房客趁機交流
翻了草間彌生自傳
得知關於她害怕小雞雞 而創作出成千百萬的小雞雞之自我治療
在這昏黃燈光下了解他人不可複製的人生 頗有餘味

浴室(沒有圖片!)風格也蠻古早味
管家有說浴室的木門是從南部古宅拆下來運來的 門把是義大利帶回來的
蓮蓬頭是一邊熱水一邊冷水的水龍頭 需要同時調整很整人
沐浴乳跟洗髮乳是小農品牌 只記得一個是檀香 蠻好聞也好洗
退房時都帶走了
 


Solo inn的早餐是隨房間附的 這是兩天的早餐
第一天主餐是北投市場的春捲 第二天是蛋餅跟蘿蔔糕
她們秉持在地化精神準備的早餐 吃完蠻飽 都快吃不下午餐了

本來應該是去旅館旁邊他們開的餐廳用早餐
但兩天都睡超過十點 管家還是很好心地幫我們留在旅館大廳

以價格而言
兩人房價格其實就是其他靠北投公園的平價附泡湯設施旅館一晚(我是用金都這種等級的飯店價格來算) 減掉泡一次湯屋的價格
我個人是覺得如果對要另外付費泡湯屋的旅客沒有很便宜
因為房間蠻小的 相比金都一整間是他的兩倍
不過金都的裝潢偏汽車旅館 俗氣俗氣就是

北投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景點 除了泡湯還真的不知可以幹嘛
所以這樣的旅館
適合那些偏好文青氣氛 想看看民國古早器物、建築格局
沒有每天想泡湯兩次以上的房客
我當時禮拜日退房 正有一家三大三小的日本客人要入住
(管家以流利的英文及一點日文專業地接見!)
同時也有一位台籍男子探頭問說有沒有空房撲空
所以也是很夯的一間特色旅店!

關於住宿位置 這間旅店的路號沒有照規律排
需要預留十五分鐘找路
簡單來記是在蔡元益紅茶那個巷子進來右手邊的某小巷

旅店走五分鐘可到熱鬧的北投市場
十分鐘到北投公園 所以不用怕覓食問題

Solo singer inn官網
http://thesolosinger.com/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書]資本力-從會議室到臥室都適用的強大力量(The Power of Erotic Capital)

姿本力:從會議室到臥室都適用的強大力量
書名: 資本力-從會議室到臥室都適用的強大力量(The Power of Erotic Capital)
作者: 凱薩琳‧哈金(Catherine Hakim),倫敦政策中心(CPSL)社會學家

*倫敦政策中心不算是頂級的智庫中心,它在2014年的全球智庫指標報告(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中全球排行第89名(一共150名)、全歐洲排行69名(一共80名)。全球頂級智庫前五名為布魯斯金研究會(美國)、查塔姆研究所(英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美國)及布魯蓋爾(比利時)。

2014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連結: 
http://repository.upenn.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8&;context=think_tanks

*作者長得有點像梅莉史翠普,今年67歲。本想說作者在寫了這本書後又不放照片,是否覺得沒有姿本力可用,不過看來還好。像野心時代的作者歐逸文(Evan Osnos)文質彬彬的模樣的確引人去Google他 XD

財訊在書的封皮聳動地寫著:
  全面分析「姿本力」的第一本書
  .從幾歲起外貌開始變得重要?如何從小培養姿本力?
  .姿本力如何衡量?在日常生活如何運作?
  .女性一般比男性更注重外在形象,但男性因外表獲得的金錢效益為何多於女性?
  .如何利用自身的姿本力改變現狀,爭取更好的待遇?

事實上,這本書有些地方不像財訊這般宣傳的模樣,反而是平實的學術研究集的集合。因此為了不要在閱讀後感到失落,我認為如果也曾思考過以下問題的人,可以考慮看這本書: 

  • 是否覺得新聞媒體及日常生活上,人們常關注長相好看的人物,甚至到有些誇張的地步(所謂的正妹現象)?
  • 儘管女權在上世紀中到本世紀已有顯著的進步,但是男性在挑選交往對象時,仍是以女性的外貌為篩選條件,多數時候男性在意女性的外貌大於收入(所謂的人正真好現象)。
  • 為何妓女、玩伴女郎的數量相比牛郎而言多很多(金碧輝煌的金錢豹)?
  • 長得比較好看的人,真的收入比較高嗎?
但是,如果是有以下疑問的人,這本書則不會給你答案:
  • 什麼樣的長相是吸引人的?
  • 什麼樣的舉措是被定義為具有吸引力的?
  • 為何是大眾審美觀的長相如五官對稱、挺鼻,給人的吸引力最多?
  • 我該如何增加個人的姿本力(在本書,其定義為外貌+性感+交際+活力+打扮+性愛+生育力)?
本書的內容多半是其他文獻精華集結而成,這本書一共有19頁的文獻引用,如果以一頁有30篇的引用計算,它就引用了570篇的文獻,更不用說許多文獻重複引用了兩次以上。因此可以說是作者蒐集了過去研究外貌與吸引力、收入等等的相關文獻,再來證明她自己提出的姿本力概念。儘管無法檢驗她引用的文獻效度為何,也算是立論充足的一本書。


作者自創這個名詞,並且認為在1983年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定義的三大個人資產--經濟資本(擁有的金錢)、人力資本(受過良好教育及工作經驗的經濟和社會效應)及社會資本(親朋好友及人脈的經濟及社會價值)--之外,應該還要再加一個性感資本,即本書所提到的姿本力。


根據作者在第一章開門見山的介紹,姿本力(Erotic Capital)定義為結合外貌、性感、打扮和社交技巧的籠統概念。書中並沒有如整形醫生般非常細節地定義怎樣的舉措及樣貌是姿本力的標準,僅指出粗略的方向,如在外貌中指出常貌及膚色均勻是最普遍的標準。根據書中引用的實驗,這樣的定義責任通常落在受試者身上,如詢問幼兒園老師班上的學生哪些是具有魅力的小孩,不過多數實驗都發現受試者的標準都一樣。儘管沒有明確定義姿本力為何,作者還是將姿本力分解為六至七項,之所以有六與七的差別在於各個文化不一定對姿本力的第七項有感,這七項為外貌、性感、交際、活力、打扮、性愛及生育力。在這裡,姿本力的各項很容易重疊,如作者在外貌這項上稱合適的髮型和衣服也可以使人成為後天美女(法文的belle laide),而在打扮上又定義為穿著風格。這邊的定義很容易可以望文生義,因此不贅述作者的各項定義,比較特別的是第七項的生育力,有些文化特別強調生育力的重要,反對同性戀即是一個例子,作者也在一個義大利女人的口中得知義大利男人會特別欣賞有可愛小孩的母親,而美國男性則不會。



作者認為姿本力產生的原因有: 
一是來自於男性一輩子的性欲遠高於女性,女性的性欲天生低於男性,在過了30歲後更是直線下墜,這不僅造成男性外遇多於女性,也是妓女多於牛郎的現象,並且這樣的現象是跨文化及時空的。作者引用了一生交往過十名以上伴侶的性別及年齡差異、欲求不滿的性別差異研究結果及許多性愛研究(P52-P56)。這也是男同性戀的交往更強調姿本力、性行為更頻繁的原因。
二是長相好看的人很少,產生物以稀為貴的現象。如1971年美加的男性外貌分布,很美或很帥的占總數的2.9%,不錯的佔24.2%,一般佔60.4%,欠佳佔10.8%,醜佔1.7%,女性的比例與男性的結果差不多。這個實驗在1977年又做了一次,也是呈現差不多的樣貌。
三是長相好看對正面性格養成及社交互動上有顯著的幫助。長相好看的人,當遇到困難或嘗試與人互動時,都能得到更多的正回饋,因此養成正面的性情,而得以有更高的機率步向成功。

作者認為需要重視姿本力,特別是女性的姿本力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電影]天注定



片名: 天注定(A Touch of Sin)
導演: 賈樟柯
演員:  姜武(大海)
           趙濤(小玉)
           王寶強(三兒)
           羅藍山(小輝)
           李夢(三陪女)
           張嘉澤(小玉情人)


<天注定>由四段中國過去的重大社會事件改編穿插而成,分別為:
2001年胡文海事件--為發生在山西省晉中市烏金山鎮的大裕口村的連續殺人案,犯案者胡文海一晚持槍槍殺14人、並導致3人重傷,胡文海聲稱犯案動機為當地政府官員侵犯利益。胡文海後遭逮捕被判死刑。
2004-2012年周克華事件--周克華於2004-2012年間,於江蘇、湖南及重慶多地持槍傷害或射殺數十人以搶奪金錢,由於多數被害者為直擊頭部死亡,中國網友又稱其為爆頭哥。周克華後被警方當場擊斃。
2009年鄧玉嬌事件--為中國湖北省某處賓館女服務員因不願提供當地三名政府官員性服務,出於正當防衛以水果刀刺死及刺傷政府官員的事件,中國網友評論其為當代烈女。中國官方後將鄧玉嬌逮捕,並關入精神病院。
2010年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為台灣鴻海集團於深圳的富士康工廠一系列員工跳樓事件,跳樓動機多不明。


這四個社會事件並非僅呈現當時暴力發生的場景,導演用很長的篇幅去鋪陳來龍去脈,神奇地是這樣很長的鋪陳卻不會令人感到沉悶,劇本其實頗緊湊,對話中的點與點連結十分流暢,畫面也非常豐富。


時常可以看見一些象徵性的東西出現,如動物(大海是掛在槍上那塊布鮮豔的老虎,小玉是路上碰見被遺棄的馬,三兒是車後牢籠中的鴨(?),小輝是綁在棍上的猴子),串連到小玉的同事有意無意的閒聊: 你知道動物也會自殺嗎?

這些在崛起中經濟體的人,正確的說法是國家有意地朝強大前進,於是無心照料除了GDP數字之外的事,這些人於是一出生似乎就注定與作為家禽的動物一般,命運被決定,什麼樣的階級造就什麼樣的教育,與什麼樣的命運,待人宰割。大海的村子注定要受貪官貪汙,小玉注定要在按摩店做低等的工作,三兒的家鄉封閉,出去也只能打零工,而小輝則也只能做為生產線上那一顆螺絲釘。

但主角們又與動物不同,是活生生有血淚的人,與一般逆來順受的人不同,他們的掙扎無法用道德去評判。形容一般民眾的最好的鏡頭,莫過於大海橋段中,最後村中演出武松打老虎,台上國劇臉譜的演員尖著嗓子捋頭冠上的雉雞毛,與對手打得火熱,鏡頭一下跳轉舞台下看戲的眾多鄉民,一整個鏡頭中滿滿的鄉民,那些臉孔透露著滄桑的黝黑,卻也呆滯靜靜地看著台前。這個鏡頭讓我十分震撼,因為我甚至不會去想注意那些人中有什麼不同,一種巨大的平庸之氣按熄了武松(大海)打虎(貪汙的企業家及官員)曾激起的激情,村中仍舊是煤炭村那樣典型的灰撲撲,黃沙吹過,破敗的村子依舊繼續行進那樣的緩慢節奏,於是在大海之後,下一個小玉的故事繼續演進, 一直連貫到三兒及小輝,最後又是小玉去應徵生產線工廠,也許故事將會一直輪迴下去。

每個暴力發生的一瞬間,都沒有如一般警匪片那樣暗示再三及音樂湊近,都是突然發生,導演的呈現方式頗帶有一點武俠的味道,卻又很純粹呈現暴力的美感,如大海槍擊貪汙的村長及一夥人時,來福槍砰地一聲人就飛出去,血濺當場,沒有掙扎也沒有求饒;小玉的殺官,小玉臉部緊繃如同發武之人凝神專注,手裡的刀緊握高舉;小輝的跳樓是在三秒鐘裡的事,人就突然跨上矮牆,呈大字型往前倒去。乾淨的手法反而使我印象較其他片還深刻。


小玉殺官後,在路上逃跑的情形。  找不到片源,只好借用東森新聞雲的圖片。

這部片與我研究中國時看到的一些訊息不謀而合,國家資本主義常常會有裙帶主義的色彩,更不用說是一黨獨大、國有企業規模超大的中國。過度開發導致空氣汙染、產能過剩,官員私相收受的情形可以在大海的破敗村莊、小玉去山裡找母親及小輝和三陪女談情說愛的場景看到,官員濫權的情形在大海及三陪女的橋段更是明顯。

賈樟柯提到這是他構思很久的一個劇本,想拍很多年了,拍的目的是想記錄下這些人反抗的精神。我去過中國幾次,都是跟團,看得不怎麼仔細,但確實覺得是個不適宜居住的地方,經濟模型太不平衡了,平民過得很辛苦,好像一生生來就是做奴隸,若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暴動。但是也是一個敢冒險的人會過得很好的地方,只要有學歷、有關係。我的上司、朋友一開始也覺得在中國不適合人住,但待久了都和我說機會真的很多,只要肯努力就可以獲得一片天,反觀台灣很適合居住,但是年輕人沒有機會。

這樣的矛盾場景構成我對中國的印象,也是所有台灣人面對統獨的難題,有<天注定>這樣的影片告訴我們中國底層有一群人過這樣的生活,也有<小時代>顯示13億人口下推升商業的力量有多大。習近平如果能達成他口中說的中國夢,那麼這些人在這些時刻的掙扎,就不會被重複,也就不需要將<天注定>這樣的影片禁演了。









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電影]我是殺人魔(The Act of Killing)











上映年份: 2012年
導演: 奧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
片長: 2小時39分

最近看紙牌屋看到有些疲乏,轉看評價及獎項都得很多的這部片,
這部片因被提名2014年奧斯卡的紀錄片而又更聲名大噪。
看完後覺得白宮裡的風風雨雨,在野蠻的暴力前面都不算什麼了,
很像血鑽石裡女主角向李奧納多告解父親在越戰中心靈遭受創傷,
李奧納多不屑地對她說怎麼比得上他小時候父親就被殺掉、母親還被XX。

非常推薦這部既寫實又魔幻的紀錄片,可以了解印尼當今的政治生態,
也探究了人性。
導演已在youtube放上完整的影片檔,
並且也有中文翻譯的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Ifu6oaR8Wo

--------------------------------以下有雷------------------------------------------------------------------

這部片為耗費6年時間拍攝的紀錄片,
是起源於1965年在印尼發生的軍事政變及大屠殺,
而在過了50幾年後,導演邀請當年參與大屠殺的核心人物重現當年拷問及屠殺的場景,
並記錄下這些核心人物在之中的心路歷程。

1965年的政變一開始為傾向共產主義的印尼國父蘇卡諾陣營,
發現西方國家支持的蘇哈托陣營受美國唆使想秘密策畫一場政變,
即率先殺了7名想要政變的陸軍將領。
當時印尼本土共產勢力蓬勃,為繼中國及蘇聯後第三大的共產勢力,
隨之而起的罷工、遊行不但妨礙到部分親西方人士的經濟利益,
也因為共產陣營主張反對馬來西亞獨立,而為西方勢力忌憚妨礙東南亞秩序。
這場政變後來反而被親西方的蘇哈托陣營反客為主,轉而變成對共產勢力人士的大屠殺,
一些華人也受到波及而遭受屠殺。
政變後印尼因此政治立場由親蘇轉為親美,在冷戰期間備受美國的支持,
但也讓蘇哈托獨裁了32年,
可以說是美俄冷戰下一個典型的東南亞國家政權轉變例子。

由於是1965年9月30日發起的政變,史稱930事件,
當時據學界估計死亡人數達50萬人,因為共產黨大量依賴華人勢力,
因此華人佔了30萬以上。

這部片說是純粹的紀錄片也不算,導演在裡面涉入的腳色挺吃重,
像是串聯這整部片的事件便是導演邀請當年的暗殺部隊隊長安瓦Anwar拍一部電影,
剛好安瓦也想要拍,就找了幾個當年的兄弟一起完成了這部片,
這使得這部片比一般的紀錄片有趣,其中穿插許多電影片段,變成片中片。
一部成功的紀錄片,受訪人的言語能力很重要,
安瓦和他的同伴本身個性活潑,
特別是安瓦屬於自戀、多話又誠實的人(也許就是如此才能當隊長),
講起話來比手畫腳卻又不疾不徐,
所以他對當年的事件有許多長篇的論述,可以很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觀點也不侷限於一面,不管是在930事件的過程,或是自己事後的恐懼,都很清楚地描繪出來。

片中的畫面非常精采,因為安瓦的劇本實在是很獵奇,
主要劇情為安瓦飾演一個也是暗殺隊的士兵,
在執行屠殺後一直被噩夢所困,而出現許多超現實的畫面,
像是片頭這超現實的場景:















或者是到片尾:












安瓦表示瀑布簡直表達了他想傳達的意境(到底是啥意境==?)。

片中還有許多精彩的超現實畫面,如到中後段安瓦惡夢裡面的魔鬼、
被砍頭後一個肥婆哈哈大笑對安瓦吃掉他的內臟等,
(一時找不到上面兩段的片中畫面所以沒有截圖)
印尼算是一個尚未被西化嚴重的國家,電影工業可以看出還很落後,
所以這些畫面的道具及服裝讓我想起80-90年台港片的怪獸、妖魔道具,
很有野性的趣味。

影片還很細緻地呈現印尼的政治生態,
這種生態形成不對當年大屠殺的反省。
印尼當地有一股很具影響力的在野軍事勢力,為五戒青年團(Pancasila Youth),
是一個在印尼擁有300萬人的組織,制服為橘色的迷彩服,
在當年930事件中為主要的執行機構而在後來得以掌權,
從安瓦一行人身上可以知道組織裡的人當年也是小混混一流,
如安瓦當年只是個賣電影票的,共產黨禁演西方電影讓他少賺很多錢。
但是五戒青年團的行為等同於黑道,
平常對當地居民收保護費、與官員勾搭成為鎮壓的武力,
被居民稱為流氓組織。

但是這樣被稱為流氓的一個組織,卻對自己的行為非常自豪,
片中不只一次呈現不管是官方或是組織自己對自身行為的稱許,
例如印尼的副總統便在一次該組織的活動上致詞,
提到民眾對於流氓都有不好的印象,
但是流氓是活在體系之外的人,
流氓這個詞彙其實是源自於西方的自由人(free man),
不是服務於政府,可以督促政府不要官僚化,
這一段簡直扭曲事實的發言顯露印尼政府與此組織的勾搭。

這種勾搭形成政府的貪腐,而這也自上而下影響到人民對政治的看法,
五戒青年團可以大搖大擺到印尼的菜市場收取保護費,
並且特別針對華人壓榨更多的金錢;
而一般民眾也對在候選人拜票之際直接問說有帶禮物否?沒帶甭想投你一票,
真反映了國際透明組織在2013年對印尼的貪腐調查顯示,貪腐程度在95個國家中排名第18。
(台灣則與印尼排名同一名,財團政府大家一起炒房平民當房奴好棒棒)













五戒青年團的整隊模樣。

五戒青年團與政府也聯手壓制及洗腦對當年大屠殺的觀感,
安瓦很直白地說了,當年親人被殺的受害者家屬不敢吭聲的,
因為他們只要公開地批評,就會被抓起來,至今仍讓受害者家屬噤聲。
安瓦在籌畫電影的時候,一位飾演被安瓦執行死刑的印尼人,
繼父便是當年的受害人,他在大家討論劇情時分享了這段經歷,
卻還要裝作和善地講起這段歷史,並且在分享末了再強調一次只是提供大家參考,
沒有什麼想要討回公道的心情,不過影片中他的眼神卻洩漏了憤怒與懼怕。
印尼的媒體上也是歌頌當年的歷史,認為若不是當年的鎮壓,印尼便要赤化了。

因此很不意外地,安瓦本人也對這段歷史覺得是軍服上的一枚功勳,
在片中便是片頭喜孜孜地跑上當年執行死刑的出版社頂樓,
穿得很"啪"、手舞足蹈表演當年殺人殺到到後來人太多、清血太麻煩,
後來乾脆以鐵絲執行死刑的方式,
(這一段親自將鐵絲繞在自己脖子上,並且坐在當年受害人死亡的位置,
演練受害人死亡前會發出咕咕的喉嚨聲)
安瓦也說到當年執行完後覺得心情沉悶,便開始大聲唱歌的情景,
於行刑場上唱歌的畫面令人毛骨悚然,報應的概念似乎不困擾這些暗殺者。

但導演刻意設計的橋段,
呈現了即使是政權洗腦當年大屠殺的正當性,
隱藏在人心最底層的良知,仍然可能會冒出來。

片中安瓦時不時便會提起他的惡夢,並且在經過當年棄屍的河流時,
提起可能會被受害者家屬怨恨的疑慮,
但是最讓安瓦改變的,還是親身經歷在大屠殺的場景中。
在片中有兩個最為衝擊安瓦的場景,
一為模擬當年屠村的暴動,一為自己親身飾演被暗殺的人,
安瓦於片中表示僅是演練暴動,但卻這麼有衝擊性,
沒辦法想像自己的家人若是受害者會多麼害怕;
而到自己飾演被暗殺的人、被逼供及大聲斥喝,及脖子纏上鐵絲的行刑場景,
甚至表示演不下去了。













 演練大屠殺的情況,關係良好地請到五戒青年團,在這場演練中一個阿桑嚇到昏倒,
其他的老弱婦孺也很虛弱。













安瓦演出被執行死刑的場景,左邊暗處的胖子演出執行死刑的人。


於片末,當年的劊子手又回到片頭示範暗殺人的地方,
也許是黑暗加深人害怕的情緒(片頭的演出為白天),
導演請安瓦再一次示範當年的暗殺流程,
安瓦沒了開心及驕傲的神情,而是不斷地嘔吐,
在示範後安瓦虛弱地走下樓梯,不斷地停留及呆滯,
都讓人感覺這位老人在被提醒自己的罪惡後,
也許不久於人世。

這部影片上映後被印尼官方抨擊醜化印尼政府因而禁演,
但是民間反省兩次屠殺的聲音仍然存在,只是在檯面下,
如安瓦上電視節目時,儘管女主持人馬屁拍得非常大,
導演卻捕捉到攝影棚外工作人員大聲不屑安瓦的評論。


極權政府為了自己合法的執政權,不會允許當年的暴行被翻盤,
西方世界民主已經運行兩百年,並且有思辨的文化,
因此才有德國對猶太人的反醒,而至整合歐盟想要實現區域強大。

而東方世界的執政權力遲遲不肯進行反省,
上自發展完善的日本,至中等程度的台灣,下至簡直遙遙無期的中國、印尼等國家,
以媒體、以政黨勢力來阻止反省的聲浪,
以為了達到國家的強大及統一來當作藉口,
當年的劊子手當權,也許都如同安瓦在拍攝電影前一樣不覺得良心不安。

對於各地不願反省的政權而言,有本部片導演設局的機會少之又少,
而這不反省的背後往往牽涉到國內外的強權,
如美國當年希望印尼在自己掌控之中而煽動政變、
日本近期也為了重回美日聯盟的榮景甚至想要解禁自衛權,
中國及台灣則是掌握權力的權貴及政黨不願失去勢力。

說起來無奈,但在強權面前,芸芸大眾也只能努力記得過去,
透過影像、文字來傳達真正的歷史,其餘也僅只能等待改朝換代的來臨。
我的結論簡直悲觀XD 但實際上真的如此,
看台灣這精美的房價、錯誤的總經政策搞得產業衰敗,而老一輩仍然含淚投某黨,
甚至富三代、政見漏洞百出的候選人預計會當選首都市長,
都令人灰心過去政權洗腦的效果竟可達成如此強大的力量,
而鄰國更不用說在過去高速的經濟成長下,
出現極權國家資本主義才是最好的政體這種主流論述,
平民被強拆房屋、勞改、貧富差距極大及文革後出現的一切社會道德低落問題被無視,
也許需要等到佔據目前主流經濟地位的老一輩人口代謝完畢,
反省的聲音才會漸漸佔據主流。



參考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印尼九三O事件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5%B0%BC%E4%B9%9D%C2%B7%E4%B8%89%E3%80%87%E4%BA%8B%E4%BB%B6

國際透明組織:台灣貪汙問題嚴重 全球第18名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電影]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法文原文為阿黛兒的生活: 第一、二章)

2013年5月23日首度上映

導演 阿布戴·柯西胥(Abdellatif Kechiche)
主要角色  阿黛兒(Adèle Exarchopoulos )               艾瑪(Léa Seydoux)片長 187分鐘



這部電影雖然中文翻譯叫做<藍色是最美的顏色>,法文原文卻是<阿黛兒的一生>。我認為法文的意思更容易詮釋這部電影所想傳達的意義,藍色雖然在預告中及海報中都大量地被運用,藍色的美,如同艾瑪在前半段與阿黛兒相愛的髮色、阿黛兒漂浮在海上時的畫面,雖是燦爛到無法忽視的存在,卻遠遠無法蓋過背後片中更大、更想傳遞的訊號。這樣悲傷的訊號就如同藍色在光譜中對立的另一個顏色黃色,伴隨艾瑪恢復回她原本金髮模樣後,深深地在阿黛兒的一生中豎起(本來就存在,但暫時視而不見)兩人都無法跨越的柵欄。

電影中有許多非常細微、細微到當下看都覺得不耐煩的情節,來鋪陳阿黛兒的生活,整部電影以第三人視角圍繞著阿黛兒從少女到成年的起居,前三分之一在鋪陳阿黛兒懵懂少女時探索自我的過程,中段則陳述與艾瑪相戀到生活的種種細節,後段則是阿黛兒的職場及與艾瑪分開後的心境。細節與細節巧妙地在事件觸發時連結在一起,使人不禁如少年PI播畢之後,仍然會在腦中串聯各個細節的巧妙感受。而對於角色結局的解讀,也因著個人的價值觀有所不同,是這部電影給人的更奇特感受。

由電影的鋪陳,可以知道阿黛兒和艾瑪本身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出身,阿黛兒與父母相處時,畫面拍攝三人眼神無神盯著前方的模樣(電視的閃爍光芒打在臉上),這一個家庭老是吃肉醬義大利麵,兩次在家中吃飯及之後阿黛兒帶艾瑪回家,都是吃肉醬義大利麵,反觀艾瑪帶阿黛兒回家時,艾瑪家的晚餐是繼父準備的生蠔。明顯地阿黛兒是出生在一般的中產階級(但不因此缺少家庭的愛,從父母準備了生日會的驚喜可以知道),而艾瑪則是出生在更高的階級中,這邊的階級並不單純指賺的錢有多少,而是世代流傳之下,會影響一個人的思考及選擇的東西。

儘管如此,阿黛兒仍然突破她一生應該有的軌跡,與艾瑪相戀一場。這是因為阿黛兒天生擁有的貌美才能(美到讓俊俏的學長搭訕、讓同性朋友一時衝動親吻),以及更重要地,她擁有一個願意去突破的心。當然這種心態的培養,跟法國本身的風情息息相關。前半電影有一場戲,法文老師點名同學起來朗誦一本讀物(忘記叫啥),描述一個女子見到一見鍾情的人物,卻膽怯錯過相認識的時機,而懊惱不已的自白,這邊老師並非隨便交差了事,在同學邊潛意識地反抗文中的角色邊念誦詩句時,老師提出必須要如身歷其境地念誦詩句,老師並且也在念完課文後請同學提問,再講解其中的意境。阿黛兒非常珍惜在學校學到的這一課,並且也明確地表態她的喜愛。這個情節在與初戀男友的約會上再一次出現,當初戀男友的言談顯露對於文學的沒興趣,也可以預見之後阿黛兒主動提出分手並且一滴眼淚都沒掉;這也用在與艾瑪初次擦身而過的十字路口,當時阿黛兒頻頻回頭想再回味艾瑪留下的那一抹神秘的微笑,這一段詩詞幾乎又要在耳邊響起。法國本身似乎也鼓勵男女去探究自己的情感世界,阿黛兒的高中朋友群常討論哪個男生俊俏,也不忌諱地鼓勵阿黛兒去破處,上課的形態及穿著更是與東方的教育相反的了(個人覺得華人常背負著身為社會工具的命運,活得很穩,卻施展不開來)。阿黛兒也幾乎是倒追艾瑪了,主動地去PUB只為了找尋艾瑪。

阿黛兒與艾瑪的相戀,是電影中最美的一段,阿黛兒義無反顧地走出歧視同志的朋友圈,艾瑪也放棄原先的伴侶,兩人在湖邊樹下單純地展開約會。艾瑪用炭筆畫出阿黛兒在陽光下頭髮蓬鬆的慵懶樣,阿黛兒也凝視艾瑪陽光下藍髮白晰的透明感,嘴邊老是一抹帥氣神秘的微笑。艾瑪對於阿黛兒有些純真的思想感到有趣(談論尼采時),阿黛兒則像隻小貓願意跟隨艾瑪的腳步,兩人由精神相愛進展到肉體相愛。肉體相愛的篇幅超出一般文藝電影的尺度,總共有三段,分別用不同的姿勢來描述兩人肉體世界的多采多姿,最長的一段甚至長達十分鐘。這樣的篇幅也可以知道兩人在肉體上是非常契合的,於是也產生後續阿黛兒要求復合時,以此挑逗艾瑪的情節。

然而兩個人出生階級上的差異影響了思考,再影響了品味及選擇,電影中無時無刻在暗示這樣的命運鐘聲終究要響起。在雙方各見父母時,雙方父母對於對方的志願皆顯露不以為然,特別是阿黛兒快禿頭的父親更不屑地說純藝術賺不了錢,這樣的家庭教育自然影響到兩個人的選擇,艾瑪仍舊選擇純藝術作為職業,而阿黛兒選擇國小老師。從辦艾瑪的生日趴時,開始可以看出這樣的抉擇開始在兩人的關係中產生裂縫,艾瑪選擇在朋友面前與另一個女子親暱、忽視阿黛兒,阿黛兒也僅能裝忙招待,常常插不上藝術圈中的話題,艾瑪並且有意無意地認為阿黛兒的選擇不好(希望阿黛兒不要放棄創作),也開始有利用阿黛兒的心態出現(天龍人心態),測試阿黛兒是否受到畫廊老闆的喜愛,來為接下來的畫展題材鋪路。兩個人的話題越來越少,到最後連親密關係都沒辦法進行(女性無法性愛分開),逼得阿黛兒與同事發生關係,掉入艾瑪想要趕她出生活的陷阱中(又一個天龍人心態)

最後一段阿黛兒的生活起伏平淡到讓人想打呵欠,直到艾瑪再度出現,也讓我懷疑這樣的人生是否是阿黛兒所要。儘管她在與艾瑪家人的飯局上表示,她希望傳承學校所教的來給小朋友,後半段她與艾瑪分開後,在學校中卻一直顯得悶悶不樂,直到見到艾瑪才開心,不由得令人認為愛情大大地佔據了她的生活,而她自己想要從生活中獲取甚麼反而不重要,而她也不一定要同性之愛,卻需要一個她崇拜的對象來戀愛。艾瑪獲得了她要的人生,用她遇過的兩個女人的肉體之美大獲成功,而在畫展上摟著第二個女人;阿黛兒懷著一絲希望,穿著閃耀的藍色禮服而來,帶著悲傷回去,兩個人的人生交錯,卻因為階級及選擇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阿黛兒的一生曾因為與艾瑪交錯而綻放一時的光采,最終結局如此也不令人太感意外,只心疼阿黛兒溫順的性情,及每每回味艾瑪狂妄的才情時,都感覺一絲殘酷而害怕。導演拍攝的光和影,以及鉅細靡遺的情節埋伏,一些情節甚至輕鬆地展現法國的風情,如阿黛兒上街抗議裁教師、及兩人一同去同志遊行,都使人一再回味這<阿黛兒的一生>。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電影]風起

"風起時,唯有試著努力生存。"

菜穗子奮不顧身去撿二郎因風吹起的帽子,兩人會心地以這首詩相許。

整場電影其實與我看預告片時的腦補有落差,也許是螢火蟲之墓帶給我的印象,我以為宮崎駿會更琢磨於戰爭帶給人類的痛苦。但在這部片中這類的意涵多是以不重要的對白帶過,如二郎在講解飛機架構時,提到如果不要裝機關槍就可以實現時速500公里,眾人大笑,這樣輕輕帶過、不是主軸的劇情。

貫穿整場的,是追求理想但不確定能否得到幸福的疑問。這個理想,可以是二郎從小就具現化在夢中的製造飛機,或者是與菜穗子這樣能互通心思、水平又並駕齊驅的心靈伴侶結成婚姻、但註定是露水姻緣,終究要面對分離。

追求理想、甚至不顧世俗的價值,但到最終必須回歸到孑然一身的空虛。片末,菜穗子悄然地回到山上的療養院,也許夫妻倆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便天人永隔;而二郎看著自己設計的飛機變為廢鐵,一堆堆插疊在焦黑的大地,那些坐著自己作品的飛行員最後一個也沒回來,如同當時那些因國家製作飛機而註定無法溫飽的百姓,種種矛盾使二郎吐言人生最有創造力的十年,他盡全力去幹了,但最終心力憔悴。飛機,這個美麗而又受詛咒的夢想,為了實踐它,犧牲了與菜穗子的相處時光,也間接犧牲無數生命,即使不是二郎所願,他最終需要問自己究竟值得否。

這或許是宮崎駿自問生命走來,成就無數榮耀,但在榮耀的最頂、"最有創造力的十年"過去,該如何面對心力憔悴後卻仍殘餘的生命,及一路走來造成的無數遺憾。

在最終菜穗子逐漸消逝在風中的身影告訴二郎要活下去,而二郎夢中出現的卡普羅尼也搭著二郎的肩邀請喝紅酒,最後一個畫面中,二郎消失在草原的地平線上。宮崎駿仍沒有指示該如何面對這人生的課題,只輕輕說著要活下去,如同他後期越來越隱晦的作品意涵(有些甚至是平鋪直敘在劇情中,不像個老師教導,而是吟遊詩人唱遊故事)。這樣淡淡地收尾與主題曲<飛機雲>強烈激昂的副歌相搭,令人不禁要重頭回溯劇情的每個細節,再仔細玩味。宮崎駿說完了一個故事,故事的結尾留下淡淡的、如飛機飛過後,那一道飛機雲般地哀傷,至於追求理想有無意義否,也不是最重要的了。

我想起伍佰那首<單程車票> :
朋友 為何悲傷那陽光 早已經灑落身上前方的道路 天氣晴朗濃霧啊 也已經煙消雲散

可是你時常 還是低頭向下望望向那空氣裡的一點茫然 我知道你怎麼想你說做個轟轟烈烈的事不是不能夠但是你就會離開父母家人還有你的老朋友

你說人生匆匆 你也知道不要想太多可是那距離越來越遠 夜深時候空虛不好受人生是一張 單程的車票只需珍惜現在擁有的 它會一直往前跑

朋友 不要悲傷那陽光 燃燒著無窮希望人生是一張 單程的車票只需珍惜現在擁有的 他會一直往前跑

就像花開又謝雨水又來沒有人停留
失去那花瓣枯萎乾燥河流世界變得好普通那張人生旅程單程車票人人都擁有何不放膽的唱盡情的走還在等什麼

朋友 盡情歌唱

那陽光 早已經灑落身上

PS. 真是有夠嫉妒這樣的愛情T T